隨著中國經濟爆發(fā)式的增長步伐逐漸放緩,原材料交易市場的投資者也開始離場觀望。
與此同時,那些曾因中國經濟急速增長而受益的股票現(xiàn)在也感受到了壓力。
事實上,中國經濟仍在強勁增長,而且,中國政府也熱切希望避免經濟增長驟然減速。不過有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決策者們的努力已初見成效,中國經濟增長的熱力開始減退,呈現(xiàn)出更具持久性的溫和態(tài)勢。
近來,銅、鎳、鋅、鉛以及其他原材料的價格開始下跌,這顯示出對沖基金、商品交易咨詢公司(CTA)及商品交易行業(yè)其他機構的一種越來越強烈的悲觀情緒,他們預計,中國對原材料商品的需求將保持在目前水平上。
價格下跌究竟是表明這波劇烈的牛市行情已告結束,還是意味著市場普遍預計的一輪正常市場狀況下的獲利回吐行情終于到來,這一點還有待觀察。
周四公布的*新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態(tài)勢已從白熱化轉向適度強勁。中國政府公布,9月份進口額較上年同期增長22%,這個數(shù)字低于33%的預期增幅,這反映出中國市場對石油、鋼鐵和其他原材料的需求已有所降溫。中國較早前還公布說,8月份的貸款和貨幣供應增幅與一年前相比均大幅下降。
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Mo-torsCorp.)周四公布了三季度業(yè)績,其中每股收益遠低于華爾街預期。該公司在分析原因時指出,中國市場業(yè)務增長放緩是其中因素之一。
國際銅資源研究組織TheInternationalCopperStudyGroup周二發(fā)表的研究報告說,7月份,中國的銅消耗量減少了21%。本周還有一則消息將對金屬市場產生負面影響:澳大利亞礦業(yè)公司BHPBillitonLtd.警告說,明年銅市場將出現(xiàn)供大于求的局面。
市場對中國需求放緩的擔憂導致銅期貨價格大幅滑落,周三,銅期貨在幾天前達到15年高點后單日下挫11%,達到14年來*大跌幅。鎳、鋅、鋁等其他所謂賤金屬的價格也紛紛下挫。鎳期貨周三下跌17%,鋅期貨跌7%。周四,紐約商品交易所銅期貨價格下跌1.5%,鎳期貨跌1.4%,鋅期貨跌5.3%,但錫期貨企穩(wěn),漲3.3%。
與此同時,鋼鐵、采礦等一度從中國經濟增長中受益的公司的股價也紛紛走低。美國鋼鐵巨頭U.S.SteelCorp.去年一度擺脫3年來的疲態(tài),股價暴漲70%,令現(xiàn)有市值達40億美元。但該股在10月6日觸及52周高點后已回落15%。AKSteelHoldingCorp.同期下跌14%。
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擔憂也影響了美國股市的整體走勢。由于部分交易員表示中國經濟放緩將拖累美國公司的利潤增長,道瓊斯工業(yè)股票平均價格指數(shù)上周跌160.75點,跌幅1.6%。
中國經濟備受關注的原因在于: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工業(yè),以擴大制造業(yè)及基礎設施的投入拉動增長,嚴重依賴能源及各類工業(yè)金屬。相反,美國和西歐的增長則主要源于服務業(yè),通常對能源和金屬的依賴較低。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的數(shù)據(jù)顯示,2003年,中國在全球鋼鐵需求增長中占據(jù)90%,在全球鐵礦石需求增長中占66%。與此同時,中國還消費了全球20%的銅和19%的鋁。
針對有關中國的種種憂慮,目前尚無確切跡象表明中國經濟正在大幅放緩。很多經濟學家仍然堅信,中國有能力避免經濟急速滑坡,即所謂的“硬著陸”。
周四,中國將2003年經濟增長數(shù)據(jù)由先前估計的9.1%向上修正為9.3%。有關中國經濟放緩的擔憂在去年就已經悄然出現(xiàn),而從以往經驗來看,中國領導人一直能夠成功地保持經濟穩(wěn)定增長。當然,考慮到中國對石油和其他資產資源的龐大需求,即便只是溫和放緩,依然會對很多原材料價格造成嚴重影響。
摩根大通研究中國經濟的首席經濟師龔方雄(FrankGong)表示,預計200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8.6%。他預計2005年增速將略有放緩,為7.6%。他說,如果中國政府不能成功實現(xiàn)軟著陸,全球原材料市場將受到沉重打擊。